九個故事(《麥田捕手》作者沙林傑誕生100週年紀念版 全新中譯本)

{{ _getLangText('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') }}沙林傑
{{ _getLangText('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') }}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
2019年01月01日
ISBN:9789863446088
{{ _getLangText('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') }}
{{ _getLangText('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') }}
{{ activityObj.name }}

{{_getLangText("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") }}

一次男人的告別 一幅逆子的自畫像 一部挑動文學神經的里程碑之作
《麥田捕手》作者沙林傑誕生100週年紀念版 全新中譯本

◎ 出版當週直奔《紐約時報》排行榜 盤踞排行榜15週
◎ 收錄《時代》雜誌評選百大不朽小說、全球銷量超過六千萬冊《麥田捕手》作者沙林傑最知名短篇小說、美國文壇名家熱烈討論的〈香蕉魚的好日子〉
◎ 多部作品發表於《麥田捕手》之前,具備強烈自傳色彩,窺見大師生命歷程與創作原點
◎ 《永遠的麥田捕手沙林傑》作者大衛.席爾茲讚譽:沙林傑最好的作品不是好,不是非常好,不是偉大,而是完美。

截至目前為止,二戰的小說具備太多剛毅、成熟、匠心,全是書評樂見的特質。反觀造詣最高的心智搖搖欲墜時顯露的瑕疵美,著墨卻太少了。受二戰洗禮的人應該獲得某種抖音謳歌出的禮讚,唱出來不至於尷尬、反悔。這種書,我拭目以待。──J.D. 沙林傑

《九個故事》出版於一九五三年四月,當中收錄九則曾發表於《紐約客》等處的短篇小說代表作,幾乎每篇的創作日期都早於《麥田捕手》,包括沙林傑的知名小說處女作〈香蕉魚的好日子〉,文壇經典大師的創作歷程和思想原點在此書全揭露。比起《麥田捕手》從少年的角度出發,《九個故事》的多篇小說著重描寫雖為大人、但內心仍保有童稚心靈的人們。他們與虛偽世界展開拉鋸戰,但在與社會對抗的過程中,人性受到的傷害也漸漸顯現。我們可以說,《九個故事》為《麥田捕手》的假想後續也不為過。

〈香蕉魚的好日子〉最初發表於一九四八年的《紐約客》雜誌,旋即獲得廣大讚譽,被視為美國文學新聲之作。此作品以沙林傑建構的格拉斯家族主要成員——二戰退伍軍人西摩為主角,他與妻子穆瑞爾在佛羅里達海邊度假,看似風和日麗的豔陽天,情節卻隱隱透露西摩的精神狀態即將崩毀。妻子忙著應付電話那頭的母親,而西摩則在沙灘上對著小女孩西貝爾說香蕉魚的故事。就在看似稀鬆平常的海灘假期裡,回到旅館後他卻決定了不一樣的人生。

其後沙林傑在《紐約客》又發表了〈康州甩叔〉和〈與愛斯基摩人交戰前夕〉,故事都架構於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,物質或許不虞匱乏但心靈極度空虛;〈致艾絲美──獻上愛與齷齪〉,一般咸認自傳成分高,戰後因精神崩潰仍在療養的X上士,回想他與「艾絲美」相遇的那天下午。在故事結束之前,他在成堆文件中發現了艾絲美的來信,為灰暗的情節帶來些許光明,為其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。

這些情節各異的小說裡,沙林傑無處不在:他是〈笑面人〉、〈湖畔小船裡〉和〈泰迪〉裡早熟的小孩(或被困在小孩身體裡的大人);是〈德.杜米埃─史密斯的藍色時期〉裡年輕而自命不凡的畫家;是〈俏嘴綠我眼〉裡電話那端滔滔不絕的絕望男子。綿密的情節、急迫的對話幾乎令人窒息,直指人性最脆弱幽微之處。

沙林傑一生總出版過三本短篇小說集,分別是《九個故事》、《法蘭妮與卓依》(即將出版)、《抬高屋梁吧,木匠:西摩傳》(即將出版),而《九個故事》更是集結沙林傑短篇小說的精華之作。在沙林傑一百歲誕辰之際,全新版《九個故事》是喜愛這位大師的讀者不可錯過的精采作品。


作者簡介:

沙林傑(J. D. Salinger),美國作家,1919年1月1日生於紐約,2010年1月27日逝世,享年九十一歲。

十五歲時進入軍校就讀,也在這個時期,藉由每晚躲在棉被中、借助手電筒光線,開始寫故事的生涯。1940年首度發表短篇小說作品,1951年出版《麥田捕手》,一時聲名大噪,但沙林傑本人不改孤傲本性,數十年來隱遁山林,且謝絕一切媒體採訪,也始終拒絕好萊塢片商購買《麥田捕手》電影劇本版權的請求。

著有《麥田捕手》、《九個故事》、《法蘭妮與卓依》、《抬高屋梁吧,木匠:西摩傳》。


譯者簡介:

黃鴻硯,公館漫畫私倉兼藝廊「Mangasick」副店長,文字工作者。翻譯、評介、獨立出版海內外另類漫畫或畫集,企劃相關展覽。譯作有《惡童當街》、《乒乓》、《少女樁》、《芋蟲》、《喜劇站前虐殺》、《Another episode S》、《觸發警告》、《德古拉元年》、《飄》(合譯)等。